大路美术研究院成秉羿
星云法师 俗名李国深,生于扬州。
释星云是当今人间佛教的行者,为了弘扬佛法,心甘情愿的精神,也让全球佛光人受到国际的肯定。
是今日的台湾佛教之表像佛法的代表人物。释星云主张两岸统一以及佛教的民主化。
在佛光山寺建立了民主范例的组织结构,包括传递衣钵,系统地管理,和通过组织结构来进行导向。
慈航法师 俗名艾继荣,福建建宁县人。
17岁出家,后追随虚云大师,创办台湾佛学院,对台湾佛教育有突献。
1949年,受诬告以"匪谍罪"被台湾有关方面逮捕入狱。
1954年在关房中示寂,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五年后开缸检视,面呈紫色,全身完好。
圣严法师 俗名张保康,释圣严,或尊称为圣严法师,俗名张保康,江苏南通人。
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
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法鼓山的创办人,
法鼓山的弟子信众尊称为"师父"。
梦参长老 俗姓刘,吉林省白城人。
1937-1940年间,随同倓虚老法师在长春般若寺传戒,讲四分戒律,
并往来于东北各省、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讲经弘法。
其间曾接触来自西藏的藏僧,引动了赴西学习密法的因缘。
此后,由北京至香港、新加坡、印度弘度法亚朝礼佛陀遗迹。
毕生致力于僧伽教育(主要指佛教的戒律教育),建寺安僧,弘法足迹遍布世界,
并在弘扬地藏法门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本焕长老 俗姓张,名凤珊,湖北武汉人。
一生抄录的经文和佛偈10多万字。恢复了十多座庙宇,并将中国的佛教文化传播至海外。
曾说:自己先是一个公民,后才是一个出家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武昌宝通寺,
以圆净的身心,从持松和尚受具足戒。本焕长老牢记持松和尚的话,
决心在佛门做位大乘修行者,历尽种种艰难困苦,寻师访道,亲自体验、苦行修炼。
倓(tan)虚大师 俗姓王,名福庭,出家后法名隆衔,法号倓虚,河北省宁河县人。
与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并列为民国佛教“三虚”,在兴办佛教教育和佛教道场方面有突出贡献。
最大的贡献是复兴东北佛教。
觉光法师 生于营口海城虎庄屯(今属营口大石桥市虎庄镇),俗姓谷。
是家中次子,父亲给他起名叫做"成海"。师从青一和尚,在海会寺为他剃度成为沙弥,
给法名"安童"。1930年赴宁波天童寺受戒,从得圆瑛长老得法名觉光,后赴观宗寺深造。
1939年,赴香港亲近宝静大师,受天台宗教义,传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
一诚法师 俗姓周,名云生,湖南望城人,世寿91岁,肉身荼毗后,得600多颗舍利。
一诚法师历任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
一诚法师爱国爱教,以弘法利众为己任,实践着苦行头陀之志向,海内外声誉极高,深受教内外尊重。
圆瑛大师 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福建古田人。
二十一岁时先到常州天宁寺,依冶开老和尚参究禅宗心法,继之又到宁波天童寺,
依八指头陀敬安禅师习禅定,一心参究。
其间他又随道阶、谛闲、祖印、慧明诸师学习天台教观,前后有六年之久。
由于他喜颖悟,学习努力,使他在佛学和修持上,有了深厚的基础和成就。
民国初任中国佛教会会长。虽是临济宗法脉,但是能打破门户之见,将五宗融为一体发扬光大。
在国家有难时,能奔走呼号,团结僧众共同抗敌。
在圆瑛大师时代,由于“中国佛教会”的创生,一盘散沙的中国佛教界,得到了整合。
弘一法师 俗名李叔同、李息霜,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
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对佛教的贡献主要在对律宗的研究和弘扬上,是近代佛教界公认的律宗大师。
太虚大师 俗姓吕,名淦森,浙江崇德人。
是中国近代佛教理论和实践的改革者,提出末法期,佛教之主潮,
必在密切民间生活,而导善男信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
他被誉为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奠基人。
他确定“慈宗”名义,提出“慈宗三要”,编辑《慈宗要藏》,
而《弥勒上生经》则是他一生讲述最多的经典。弘扬弥勒净土法门。
抗战期间,大师指导筹组训练僧众救护队。并受聘为佛教访问团团长,出访国外,
联络东南亚国家佛教徒感情,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之同情。
在此期间,大师还常驻汉藏教理院,推动佛教交流与深层次的佛学研讨。
惟贤长老 俗名邱兆洪,生于四川蓬溪。
原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原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原重庆佛学院院长。
21岁即开始弘法事业,随雪松法师在四川开县创办了大觉佛学院,创办并主编《大雄》月刊。
1980年至今,师运广长舌,作狮子吼,发微妙音,任运弘法,足迹遍及海内外。
著述有:《华严要义》、《法华要义》、《大般若经要义》、《楞严大义》、
《普贤行愿品讲要》、《观音普门品讲记》、《十善业道经讲记》、《心经讲记》、
《佛法在人间》、《实修问答集锦》。
玄奘 俗姓姓陈,名祎、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
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曾留下的诗句有:宁向西方一步死,绝不向后一步生。
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孤峰绝顶万余崢,策杖攀萝渐渐豋,行到月边天上寺,白云相伴两三僧。
鸠摩罗什 东晋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
乃三藏法师第一人,是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罗什出身天竺望族,7岁随母出家,初学小乘,改学大乘。
博读大小乘经论,名闻西域诸国,在汉地也有传闻。
前秦苻坚遣吕光攻伐焉耆,继灭龟兹,将罗什劫至凉州。
罗什随吕光滞留凉州达十六、七年。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伐后凉,
亲迎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
之后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